社会服务——“安吉拉,突及拉!”——雅职附院对口支援雅江见闻

时间:2023-04-07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雅职附院”)虽是一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但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藏族同胞心中却是最好的医院。

“安吉拉,突及拉!”3月29日15时,雅职附院义诊专家们刚到达雅江县祝桑乡卫生院前,藏族同胞白马来布便从义诊队伍中一眼认出了雅职附院骨外科主任余强,白马来布拉着余强的手不断致谢。

“安吉拉,突及拉!”是一句藏语,是“医生,谢谢您!”的意思。“这是我手术后第三次复查,他们(雅职附院)担心我们去医院复查路途遥远,每次都来乡上方便大家。”白马来布用生硬的汉语说。

7年前,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接受了对口雅江县精准扶贫的任务,从雅职附院的骨科、内科、外科、康复科、妇产科等科室挑选了一批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医疗义诊志愿服务队,持续不断地到雅江开展对口支援工作。“虽然脱贫攻坚工作已经结束,我们依然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以赴助力雅江乡村振兴。”雅职附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川说,雅职附院大量收治雅江地区地方病患者,通过送医、送健康的医疗帮扶方式,持续为民族同胞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不仅提高了雅江县群众防病治病及健康素养水平,而且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健康保障,促进民族团结“共融、共享、共进”。

从雅江县城到祝桑乡卫生院有86公里,途中要翻越海拔4659米的高尔寺山。

3月29日,提前得知下午要去祝桑义诊,同行的医疗队员起床后就开始为抗高反做准备。“昨天吃了一支红景天,今天早上起来吃了两支,担心到达山顶出现严重的高反。”雅职附院妇产科医生陈兰说,因为大家都去过祝桑乡很多次,医疗队队员摸清了高尔寺山的脾气。

3200米、3600米、4200米……汽车不断盘旋而上,随着海拔不断增加,汽车发动机开始“喘着粗气”,大家也开始保持体力不说话。

高尔寺山,康巴高原上的一座不能被忘记的高山。一路上,雪山灌木成片,树林成荫,湛蓝色的天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雪山、白云、草甸、牛羊……翻越高尔寺山,两个小时便经历“春夏秋冬”的气候变化。

“一到雨季,他们(当地村民)就要上山采松茸、挖虫草,长期跪在地上,穿着打湿的鞋子走一天是常有的事。”余强说,由于高寒气候和采松茸、挖虫草,很多村民患上了大骨节病、风湿病等关节性疾病。

65岁的白马来布的踝关节病变从40岁开始。“刚开始,只是觉得脚有点痛,也没有太在意。”毕竟风湿之类的病在雅江县很常见,白马来布家里的经济比较拮据,患了病也就忍着,实在忍不住的时候就去医院买点止痛的药吃。

白马来布坚强的意志使他忍受住了疾病带来的疼痛,但无法遏制疾病的恶化。他的脚踝一天天肿大,慢慢地,畸形的双脚就让他无法站直,家人给他买了一副拐杖。用上拐杖之后,白马来布无法劳动。

3月29日14时25分,医疗队虽然比预定的义诊时间提前了35分钟到达,但是祝桑乡卫生院里却已经站满了前来就诊的藏族同胞。

“听说你们要来,汪堆走了10多公里的路来看病,有的村民10点刚过就在这里等着了。”在祝桑乡奔达村村口,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驻点干部靳文忠和陈艾昕迎接医疗队的到来。

在祝桑乡,靳文忠已经驻点帮扶了近4年,42岁的靳文忠头发几近花白就像高尔寺山上的白雪。

“最初到这里驻点时,发现很多村民走路都怪怪的,后来发现他们都患上了地方病——大骨节病。”大骨节病不仅给村民带来了痛苦,增加经济负担也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作为驻点干部的靳文忠感同身受。“2019年雅江县仅骨关节疾病患者的筛查达到了两千多人,于是雅职附院定期到这里(祝桑)开展义诊。”靳文忠说,村民到雅江县城看病路途遥远,还要翻越高尔寺山,并且乡里至今没有通班车。

白马来布就是在巡回义诊时遇到余强的,余强在检查了老人的身体之后,凭着自己多年的从医经验,觉得这个病只需要动个手术就能治好。

2020年5月,白马来布在雅职附院顺利完成了手术,手术后的白马来布一下“长高”了很多。“我现在比你高了。”在手术后第二天查房,白马来布还用生硬的汉语跟余强开起了玩笑。

“恢复得很好,但是要坚持锻炼。”给白马来布检查完,余强告诉白马来布还要坚持关节锻炼。

“现在好多了,自己可以到处走了。”白马来布的女婿说,三次复查都比较好。

“一个圈是一天,两个圈是吃两次。”“痛的时候才吃,不痛就不吃。” ……在义诊中,医疗队医生们用当地传统的方式——划圆圈来写医嘱。“我们这里很多人没有上过学,所以一直惯用划圆圈来说明。”祝桑乡尼玛宗村村医白马扎西说。

“你怎么还包着伤口?”“把拐杖扔了,大胆走一下。”“这不是很好吗!” ……看见卓玛还带着拐杖,余强一边检查,一边“批评”起卓玛来。

卓玛之前也患上了大骨节病,在雅职附院做了关节置换手术后,身体完全恢复了正常。去年年底,卓玛上山去赶牛羊又不慎摔断了腿。

“他(余强)给我做了两次手术,非常好。”60多岁的卓玛短期内进行两次手术,并且都非常成功,看见余强卓玛感觉见到了亲人一样。“很亲切,就像一家人一样。”

“轻症病患者现场治疗或者指导当地医院治疗,重症患者建议到我们医院实施手术。”余强说,没想到今天来了这么多人——260多人。

当最后一个就诊村民离开时,时钟已经指向了下午17时50分。

“余主任,你们明天义诊到几点?”“你路上慢慢来,不管多晚,我们都等你”……20时15分,刚刚从祝桑乡回到雅江县城,余强便接到了理塘患者达吉的电话。

3月30日7点,达吉和妻子泽地便从理塘出发前往雅江县中藏医院找余强复查。

达吉和泽地都是大骨节病患者,5个多月前,达吉和泽地在雅职附院进行了双膝关节置换手术。

“100多公里,路上跑了3个多小时。”10时48分,达吉和泽地到达雅江县中藏医院,泽地拿到的义诊号是83号,达吉义诊号是84号。“听说他们(雅职附院)到雅江义诊,我就来了。”

从2019年开始,随着一次又一次的义诊工作在雅江县的一个个乡镇开展之后,越来越多的藏族村民知道了有这样一群免费治病的医生,而且治疗的效果还很好。

“他们是好人,治好了很多病人。”达吉在雅江有不少亲戚朋友,很多也患上了大骨节病,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越来越重。在雅江走亲戚时,达吉看到许多亲戚朋友在雅职附院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完全变了一个人。“人也直了,拐杖扔了,个子也比以前高了,走路也自如了。”达吉说,“雅职附院在雅江名气很大,大家都慕名前去就诊”。

大骨节病是藏区高发的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不少藏族同胞因未及时治疗,出现关节畸形、长年疼痛,落下终身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我们通过关节置换手术,让大部分患者解除病痛,恢复自理能力,回归正常生活。”余强说,许多患者坐着轮椅到医院,走着回到家乡。

当看到老人重获健康后脸上的喜悦,听到老人开心说笑,余强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余强团队希望,通过他们对骨性关节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治疗,雅江县的村民可以免受这些疾病的侵扰。

“押加、押鼓(音)”达吉右腿已经非常轻松,但是左腿有一点痛,在检查中余强用自己学会的简单藏语和达吉进行交流,让达吉加强左腿“伸”和“屈”的锻炼。“押加”在藏语中是伸的意思,押鼓是屈的意思,手术后一定要反复进行屈腿练习,保证膝关节得到锻炼。”

“很多患者在手术后,害怕活动,反而不利于膝关节的康复。”余强说,手术后患者要坚持屈腿锻炼,出现关节痛的原因大部分是没有屈腿锻炼。

“哦呀!”“哦呀!”“哦呀!”(哦呀藏族中“是”的意思)……交流中,来自雅江县西俄洛镇康巴汉子村的西尧当起了翻译,不断对余强的话表示赞同。“他们(康巴汉子村村民)不懂汉语,我带他们来就诊,方便与医生进行交流。”

西尧当天到雅江县中藏医院不是来看病,而是给同村的三位村民当司机和翻译。

“村里有很多老人都得了这种病,他们(雅职附院)来这里义诊之前,基本上没有人知道这种病该怎么治。”格桑旺姆(化名)是雅江县西俄洛镇康巴汉子村第一个接受关节置换手术的大骨节病患者,手术前的格桑旺姆全靠拐杖才能行走,手术后自己不仅可以直立站直,并且行走自如。随后,仁央、拉珍等村民也陆续进行了膝关节置换手术。“雅安医院好,雅安医生很厉害。”在交流中,西尧不断竖起大拇指称赞雅职附院。

“我们老家在山上,有5个小时的路程,希望孙女多学点文化,我们便进了城。”在雅江县城,有许多来自山区的藏族老人,他们都是进城照顾上学的孙子、孙女。71岁的次仁央宗也来自农村,孙女上学后便进城照顾孙女,但是大骨节病却让她自顾不暇。“我是去年做的手术,现在已经非常好了。” 次仁央宗说,现在生活富足了,手术也很成功,就希望后辈们多学点文化知识。

“我们都是同一天做的手术,上午她(泽地)做,下午我做。经过复查,达吉和泽地术后恢复都非常好。“安吉拉,突及拉!”离开时,达吉不断向余强致谢!

“老师!李明蓉老师!”在祝桑乡义诊刚结束,白马扎西才认出了自己的老师——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院老师李明蓉。

健康帮扶要“输血”,更要“造血”。做好“传帮带”,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是“救治大骨节病,助力雅江乡村振兴”对口支援的重要意义所在。

近年来,雅安职业技术学院连续在雅江开展“支援雅江县‘一村一医’培训项目”暨村医技能提升培训,培训教师均具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

2019年以来,雅职附院不断加大对雅江县中藏医院的支援,达成“医联体合作单位”协议。2022年7月13日,雅职附院同雅江县中藏医院续签了“医联体”协议。会上,雅江县卫健局局长刘刚表示,在学院和附属医院的关心支持下,选派的村医培训同志和医疗巡诊队伍对雅江县医疗人员人才队伍培养和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发挥了重要作用。

“附属医院遵循协议开展医学教育,继续加强村医培训力度,完善培训计划。”张川说,在下一步村医培训中重点加强医师执业考试能力,保证村医在培训后有所获、有所得,提升医疗卫生人员医师执业考试中过关率,为弥补雅江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发挥积极作用。

“前期,雅江中藏医院在评审二级甲等医院时,我们派出了多科室医疗骨干参与帮扶。”张川说,通过医院等级提升,助力医院医疗水平的发展。

“我先后来了两次,每次都是半个月培训时间。”白马扎西是2022年度的培训学员,也是李明蓉培训的学生。“李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临床经验,培训之后收获很大。”白马扎西说,经过村医培训之后,自己的医疗技术也增长了许多。

“孩子们,你们知道吃东西时食物卡在咽喉部怎么办?”、“你们知道家人或者朋友出现心脏停跳该如何施救?”、“不知道!”……在雅江县祝桑乡中心学校,李明蓉和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院老师古瑞分别给孩子们传授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和《心肺复苏》的相关技能。

“在急救方面,孩子们掌握的知识太少,一旦遇到危险就无法施救。”李明蓉说,健康科普知识普及是支援的一个重要内容。

3月29日,义诊医疗队在与雅江县人民医院和雅江县卫健局座谈会上,雅江县卫健局副局长李增强充分肯定了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对雅江支援取得的成绩。“县‘一村一医’培训项目,紧密围绕村医工作职责,突出实用性,使学员学以致用,切实提升村医工作能力,推动雅江县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李增强说。

雅江县人民医院院长程亮表示,雅江医疗健康发展最大的瓶颈是人才问题。“我们有三分之一的医生都是来自对口支援的医院,不仅培养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程亮坦言,雅江县需要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

“你看,这个要考虑肝脏疾病的发生。”义诊活动中,雅职附院超声科副主任医师于振学根据现场超声影像和雅江县中藏医院超声科医生夏加进行交流,进行实战培训。“这里不缺先进的技术设备,但是非常缺会使用先进设备的技术人才。”

夏加在雅江县中藏医院已经工作了10年,虽然对于手中的设备操作已经非常熟练,但是对于于振学现场指导的内容,夏加还是在自己的预料之外。

“于老师(于振学)今天给我们传授的经验,让我们对肝脏、心脏疾病的判断上提升了很多,这样的机会非常宝贵。”夏加说。

“他们的设备,许多比我们医院还先进。” 参观完雅江县人民医院后,雅职附院麻醉科主任赵利平非常感慨。“刚才有一位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经过简单治疗后便明显好转。”赵利平说,先进医疗设备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医治的疗效。

“加快建设川西医疗高地,构建川藏铁路大健康产业,守护沿线群众、游客的生命健康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樊正康说,对口支援雅江也是学院、附属医院为建设川西医疗中心添砖加瓦的重要举措,雅职院为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而不懈努力。

汽车沿国道318线前行,雅砻江奔涌向前,曾经的茶马古道已经是天堑变通途。回望高尔寺山,山顶上五彩的经幡迎风飘扬,沿着盘旋而上的国道318线,义诊医疗队勇往直前……